2010/07/27

通往自由之門!工研院公共藝術設置計畫(上)





圖一╱於翻銅廠中焊接與組裝
圖二╱行政服務處所籌辦的別出心裁的揭幕儀式
圖三╱體驗內與外不同的空間氛圍





序曲

相較於臺南藝術大學設置案的不順利,在工研院行政服務處一路鼎力相助下,《任意門》可說是非常順暢的施作至完工。對於林信榮來說,堪稱史上最美好的合作經驗之一!##ReadMore##




2006年10月╱拜訪工研院

約莫是去年十月份收到此邀請比件的通知,我們隨即動身前往瞭解基地的狀況。設置位置預定於中興院區52至53館間中庭戶外綠地;由三棟銀灰色建物所包圍,該建物群係由國際知名建築師漢寶德先生所規畫、設計,目前為工研院的行政中樞、創意中心、員工餐廳,以及舉辦大型公共活動的空間。

依照設置地點與建物之間的關係,Lin有了初步的想法。一方面期望搭配作品與環境的整體氛圍,拆遷我們一致認為不親切的花圃圍籬;另外也希望能夠為此提供一個可與環境產生共鳴,與員工互動良好的作品。




2007年3月╱獲得首獎並取得設置權

作品名稱:《任意門》
材質:黃銅
尺寸:高264、寬320、深264(cm)
設置地點:新竹縣竹東鎮_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興院區

作品構想:門的形狀當然不只有一種,有矩形的、圓形的、也可能是不規則形狀,也許是無形而自由的想像之門。「門」的意象構成穿透的空間形式,破除內外的分隔,形成過渡空間;整體來解讀,作品再造新的場域氛圍,構成穿透的公共意象。

「卵形」則象徵著新生,隱喻萬物初始的狀態;圓滿的造形飽含生命的象徵,蘊含萬物啟始生成的源頭。結合頭部意象主導人類思維的轉換與一切意志之生成。

反向人形側臉切面延續反省系列一貫的符號。其概念源自於儒家思想的反思,以超現實之人面,形構虛形與量體之依存,構成自我對話的同時亦造成內與外對應的衝擊;穿透實體空間,營造出多元層次的光影變化。

並且,運用材質「黃銅」於作品內部的拋光,反射光出如「時光流動」的意象;夜晚燈光設置將《任意門》連結至無盡蒼穹,帶來啟航的導引與創新的力量。


  

2007年4月╱施工與安裝

其後於四月份完成簽約的手續。為了趕在七月初的工研院院慶揭幕,《任意門》的放大與翻銅作業便如火如荼的展開。

另外,在現場施工期間也特別感謝何炳榮大哥和蔡安藤同學的幫忙,畢竟手無縛雞之力的筆者只能在一旁端茶遞水、閒晃拍照之類的。




2007年7月╱工研院院慶系列活動

最末,隨著院慶系列活動的期程,一路順暢的將行政服務處所籌辦的別出心裁的揭幕儀式走完!

活動後,由於Lin不甚滿意最初在趕進度下完成的投燈效果與作品說明牌的安排,於是在爾後兩個月,重新調整燈光並製作新的說明牌。而工研院由上到下也都很喜歡《任意門》,對於一個創作團隊來說,沒有什麼是比這一點更令人興奮的了!


  

2007年9月╱附錄新聞稿

《任意門》為工研院院友會捐贈公共藝術品系列之一,由藝術家林信榮所創作。象徵著工研院長期以來塑造自由開放的研究空間,開啟台灣高科技產業之門,奠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磐。

捐款個人:胡定華、張忠謀、曹興誠、曾繁城、宣明智、黃顯雄、黃洲杰、陳國源、高新明、邱羅火、蔡明介、林育業、章青駒、毛穎文、許金榮、許友耕、黃民奇、吳秉天、孫 弘、謝錦銘、蔡秋籐、楊丁元、吳啟勇、溫明朝、翁福榮、許文星、吳國精

捐款團體:台積電文教基金會、帆宣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漢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潘文淵文教基金會、工研院院友會


  

零零柒年拾月╱Celia依舊是拖稿超久的報導

  
  

2 則留言:

  1. 哇!好特別的開幕......第一張照片有太空人的感覺ㄟ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哈哈...
    其實我們也經常在作品放大的過程,
    或工廠的工作紀錄中,
    發現一種超現實的氣氛!

    謝謝你的留言 :D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