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07/15

2006年牛來了!南藝大公共藝術設置計畫(上)




圖一╱完工後,那梅嶺上頭靜靜低頭吃草的牛
圖二╱消失在南藝大的原始模型





序曲

終於,這個2005年夏天就獲得首獎的案子,就算延宕了兩年的時間,也在2007年6月初完工了!設置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,簡直要用「超級不順利」來形容。##ReadMore##

當時為了達成校方的期望,趕在07年的畢業典禮之前安裝完畢而不斷趕工。到了完工當晚,我們一直到十一點鐘才離開施工現場;回到下榻的旅館之後心情真是好極了,倒頭便是一場好夢。


  

2005年7月╱拜訪臺南藝術大學

當時學校剛完成第二期音樂系館與學生宿舍的興建工程,依據公共藝術法規辦理公共藝術的招標作業。Lin希望帶著一件獨特而有趣的作品進入這個特殊的環境當中_一個在臺灣孕育藝術人才的重要學習環境_臺南藝術大學!




2005年8月╱計畫內容

在預定設置的區塊當中,往學生宿舍與音樂相關系館的路上,有一個在南藝被稱為「梅嶺」的地方;往右手邊望去,會望見一片披著綠油油草皮的小山坡,還詩情畫意的點綴著零星的梅樹,就是這兒!我們決定牽著一頭線性構成的牛,走向這個可愛的小山坡。




2005年9月╱獲得首獎

作品名稱:《對牛彈琴》
材質:青銅
尺寸:高210、寬420、深210(cm)
設置地點:臺南縣官田鄉_國立臺南藝術大學

創作構想:透過「指揮棒在空間中揮灑」的筆觸為發想;讓情感藉由語言、文字、符號、聲音或肢體動作等「語彙」傳達與溝通,由語彙的適切呈現,達到合諧共鳴的境界。

各個面向、角度皆由不同的畫面所構成,蘊含在「多元線性架構」裡頭的能量,於環境中延展出無限的想像空間。線性構成的作品主體,採謙虛的姿態融入環境場域,以具有親和力的模樣,走進飽含藝術氣息的校園內,不強取此地渾然天成的靜謐磁場,更不失作品本身的量感。

另外,為了開闢一個未來使用者直接參與的可能性,設計了「師生參與計畫 _ 知音之路」。以鋼琴琴鍵為發想,順山坡坡度闢一地景步道,稱為知音之路;在音樂、藝術與建築的旅途中尋找知音,為藝術家與準藝術家創造一個夢想的發源地。 計畫內容可謂以「對牛彈琴」為訴求,邀請校內對於這個地景步道規劃有興趣的相關科系師生,一塊兒來集思廣益、設計並且共同施作。

  
  

2006年春天 ╱進入審查作業

經過了半年的等待,終於進入審查的階段。將當初設置案的內容呈送教育部的例行會議做審查之後,出現的意料之外的問題!首先,審查委員質疑作品結構上的安全性,其次,對於設置計畫內包含的「知音之路」意見紛歧。

其實作品的量體說大不大,銅條銜接的位置全都相融在一起;不過為了讓所有委員都放心,Lin在眾人的堅持下完成結構技師簽證。結構技師解釋說:「在這件作品獨立長度最長的一段120公分的銅條上,一次最少可以同時承受100個小孩或是50個大人的重量,所以沒有任何攀爬所構成結構強度上的疑慮。」

而原本在Lin的美意之下設計的知音之路計畫,也因諸多疑慮而胎死腹中,決定由Lin自己設計、執行,將原本完整的步道拆解為三座長度不一的裝置。即使我們由衷的相信,所有的審查過程是為了使整個計畫更趨近於完整,但事實上確實也有許多可惜之處。就這樣,Lin為此前後去了數次教育部大小審查會議,直到教育部的承辦人員都為我們抱屈,整個工程也因而延宕數個月的時間。




2006年夏天╱是誰偷牽了我的牛?!

審查過程中,為了方便結構技師計算結構的安全性,我們於是向校方索回評選後留在學校的模型。但是當時評選的場地已經改建為學校的書店,據說放置於倉庫的模型更青天霹靂的不翼而飛。Lin在痛失愛牛的打擊中,一再確認無法找回原始的模型牛支後,也只好再做一隻!

原先那隻牛是他自西班牙返國後的作品。在經歷過人生不同的歷程與階段之後,手中的創作也會隨著心境而轉變;當初用鐵線隨性而至的作品怎麼能是十年後可以仿效的來的!如此一來要做出韻味相同的東西想必是很困難的。...to be continued




貳零零柒年玖月Celia拖稿超久的報導
  
  
  
  

2 則留言:

  1. 很有趣的作品
    很可惜模型掉了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這只模型Lin自己非常喜愛,
    掉了以後他甚至想擇日召開尋牛大會呀!

    也謝謝你的留言! :D

    回覆刪除